国产黄网站_连续七天被部长侵犯中文字幕 _日本韩国一级毛片中文字幕_激情床戏视频大尺度日本

讓農業重回本色

讓農業重回本色

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一場圍繞著農業的巨大變革,正在艱難進行。

有這么一組數字,中國人耳熟能詳,引以自豪。中國用世界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資源,生產了全球1/4的糧食,養活了世界1/5的人口。

但是,巨大成就的背后是巨大代價,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過度開發,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農業生態系統退化,引發的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等一系列問題,愈來愈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以往的路子已經難以為繼,未來的農業面臨巨大挑戰。

農業的綠色發展與人民福祉緊緊相連。在生態環境和農業資源的紅燈面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重點突破,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初見成效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基本特征和內在屬性。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就是要高效利用耕地、淡水等自然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節本增效、節約增收;就是要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加快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積極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業,重現農業綠色的本色。

2015年,農業部印發了《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任務,正式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要解決農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等突出問題,回應社會公眾的熱切期盼,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

今年25日,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4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提出要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5月,農業部啟動實施了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農膜回收行動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作為重點進行突破。

攻堅戰五大行動,既抓得具體,又抓到了牛鼻子。幾年來,各級農業部門高度負責、不斷創新,一批實用技術和典型模式初步形成,一系列投入減量、綜合治理等長效機制逐步建立,農業轉型綠色發展初見成效。

通過控量提效,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已從1998年的0.4提高到0.52

通過減量替代,推廣測土配方技術,2016年全國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面積近16億畝,有機肥施用面積3.8億畝次,綠肥種植面積約4800萬畝。

通過減量控害,加強綠色防控,全國農藥施用量保持零增長,三大糧食作物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達到14億畝次,糧食、蔬菜、果樹、茶葉等作物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超過5億畝。

通過種養結合,推進畜禽糞污治理,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通過五化并進,全面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秸稈還田面積8億多畝,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82%

通過綜合施策,修訂地膜標準,加強回收利用,農膜回收率達到60%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到2020年,化肥、農藥利用率將達40%以上,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

多措并舉,生態農業新格局建立

注重生態保育,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根本要求。農業是與自然聯系最緊密的生態產業,也是受人類影響最大的生態系統。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就要加快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培育可持續、可循環的發展模式,促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農業部門通過調整優化種養業結構,推進草原生態獎補、休漁禁漁、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清理整治,逐步修復農業生態系統。但農田、草原、漁業等生態系統退化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種養結合不緊、循環不暢,草原超載過牧、沙化退化,水域生態惡化、漁業資源不斷減少,農業生態服務功能弱化。

2016531日,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這個被稱為是史上最嚴厲的土十條,包括了監測、評估、風險防控、治理試點等內容。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出臺,提出守住耕地的兩條底線,一是18.65億畝耕地數量的紅線;二是耕地質量的紅線,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努力達到藏糧于地的要求。

通過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加強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建設,十二五期間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4億畝。

通過推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2016年在北方農牧交錯帶等地區實施輪作休耕試點616萬畝,2017年將擴大到1200萬畝。

通過實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2016年,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54.6%,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連續6年超過10億噸。

通過加強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建成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200多個,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并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

通過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籽粒玉米種植面積4000萬畝,增加優質食用大豆、薯類、雜糧雜豆等種植。建立稻谷、小麥、玉米等糧食生產功能區,優化調整生豬養殖布局,推動生豬養殖向糧食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

今年初,財政部、農業部聯合印發《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促進農業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我國正逐步建立起農業生產力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生態農業新格局,解決農業資源趨緊問題,同時修復農業生態系統,這也將成為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新常態。

掘金于綠,綠色發展與現代農業更加融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就是要發展標準化、品牌化農業,提供更多優質、安全、特色農產品,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目標。

土地是萬物之母,土壤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糧食生產的結果。在湖南省長株潭地區,科研人員開展了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探索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模式,推動產地安全等級劃分,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凈化農產品產地環境。

2016年開始實施的農業標準制修訂五年行動計劃,已制定農藥和獸藥殘留限量標準5724項,制定發布農業行業標準5494項。通過一系列標準示范園建設,打造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目前全國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產品總數超過10萬個。

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范圍已經擴大到152個大中城市、5大類產品、108個品種、94項指標,基本涵蓋主要城市、產區、品種和參數。米袋子”“菜籃子都有蹤可尋,2016年全國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7.5%,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還農村一片綠水青山的過程中,我們得到的不僅是環境向好的變化,還蘊含著眾多商機,不僅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農業轉型升級新路,還催生了一批新技術和新產業的誕生。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現代農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尊重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要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綠色發展理念將引領農業發展新征程。

(來源:農民日報)

聯系我們
電話:

0551-65316938

傳真:

0551-65320226

郵箱:

ahqygk@163.com

地址:

合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大道98號


荃銀高科微信公眾號